最夏维波: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
擅长: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疗,特别是少见、疑难内分泌代谢疾病(如佝偻病、骨软化症、骨发育不良、甲状旁腺疾病等)
(健康时报记者 张斯文 健康时报驻北京协和医院特约记者 罗 欣)
虽说骨质疏松是“老年病”,但防治骨松得尽早开始。如果在人体的“骨骼银行”中有足够多的积蓄,从小就注重补钙,即使以后“啃老本”也不至于穷困潦倒。
变矮超4厘米小心骨松
1、门诊现场:
一位40多岁的男性来到诊室咨询,他说,“夏大夫,我平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症状,就是最近周围人都觉得我的身高变矮了不少,常觉得全身酸疼无力。
夏维波:即使是正常人,身高也会发生变化,但变化不会太明显。如果中老年人的身高比年轻时降低超过4厘米就很可能发生了 椎体压缩性骨折 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一般来说,椎体骨折是骨松最易发生的疾病,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也越大。老年人发生椎体骨折是由于 椎体被压缩 会出现身高变矮。有一半以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会悄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。所以身高变矮超过4厘米必须排查是否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。因为这个病人才40多岁,就出现了身高变矮和全身酸痛无力,除了骨质疏松外,还需要查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导致的骨骼疼痛和椎体压缩。需要给病人做一些检查,来排查骨软化症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、肿瘤骨转移等其他代谢性骨病。
骨丢失逃不过骨密度检查
2、门诊现场:
一位快70岁的大爷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夏大夫门诊,“我最近几年总腰疼,贴膏药、吃药都不见好,孩子们让我来查查骨密度,可我们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。”
夏维波: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房子,我们的骨骼就是钢筋水泥,钢筋水泥时间久了被腐蚀了,整个房子的稳固性就会出问题。所以定期检测骨密度对预防骨松尤为重要。
我们所说的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,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,目前是测量骨密度的方法也很多,以双能X线骨密度,超声,定量CT最为常见。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是目前推荐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之一。
所以我们建议以下人群定期检测骨密度:绝经后的女性;60岁以上男性;X线或CT发现骨质密度减低的成人;在围绝经期时有临床骨折危险因素的妇女;脆性骨折的成人;患有易导致低骨量或骨丢失相关疾病的成人;长期服用导致低骨量或骨丢失的药物的成人等。
每个人都该存点太阳过冬
3、门诊现场:
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来到门诊,看起来忧心忡忡,“夏大夫,我女儿说更年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,买了好多钙片给我,您说这些真的有效果吗?”
夏维波: 预防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 合理科学补钙 。除了服用一些钙剂之外,牛奶是最好的补钙食物。
但如果缺失维生素D身体难以吸收钙,所以在补钙的同时维生素D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其实我们的皮肤就是天然的维生素D合成器,皮肤通过7-脱氢胆固醇作用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D。 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获 得维生素D效果最好,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晒半小时太阳就足够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合成。一定要到室外晒太阳才有效。同时,我们的身体还是一个维生素D的储存器,夏秋季节多晒太阳多储存维生素D可辅助冬季预防骨质疏松,多存一些好过冬。还要强调,除此之外别忘了请医生处方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。
小编备注:
1. 晒太阳注意:露出头脸部、双上肢、双下肢(暴露体表面积15%以上), 注意树荫下、房檐下、玻璃阻挡、防晒霜、衣服遮盖、地理位置、肤色等会影响日晒的效果!
2. 人体内约90%的维生素D 来自皮肤中的7-脱氢胆固醇,经日光中的紫外线B 射线的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,即内源性维生素D3。另一方面,天然食物的来源(如动物肝脏、蛋类、乳类)都非常有限。“阳光照射不足、防晒产品的广泛使用、空气污染致使紫外线穿透能力降低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维生素D 缺乏现象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。”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游利教授表示。
3. 对于骨量流失患者、孕妇、老年人等易产生明显骨松高危人群来讲,专家建议使用含钙+维生素D的钙补充剂作为基础措施,改善并维持钙和维生素D水平达到正常范围。
4. 但由于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生理活性可长达14-365天,个体差异性很大。如盲目补充,可能存在潜在维生素D中毒的风险。因此,您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,选择含量准确且使用包合技术的钙+D补充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