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 人民网发布了一篇关于“正确预防佝偻病”的文章。小编特别分享给大家。19世纪,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很高,经科普“维生素D”和“多晒太阳”后,发病率明显下降。但近几年佝偻病“死灰复燃”,发病率回升,甚至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亦在其列。2016全球佝偻病防治共识纠正和更新了佝偻病定义,钙、维生素D双补,应该选择适合儿童生理特点的钙制剂。
佝偻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,在过去由于医学比较不发达,患上这个疾病的患者有很多 (过去疾病定义的误区,导致治疗的不全面) 。过去认为:佝偻病是一种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营养不良的疾病。它通常多见于儿童和婴幼儿。
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师刘影指出, “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(或)钙摄入量过低导致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异常、生长板和类骨质矿化障碍的一种疾病。营养性佝偻病发生在维生素D缺乏作为病因的基础上,强调了钙摄入量过低也是佝偻病的重要原因。”
营养性佝偻病的主要表现:
对于6个月以内,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,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,如易闹、多汗、枕秃等。当病情加重时,会出现典型骨骼改变。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,颅骨薄,轻按有“乒乓球”样感觉。6月龄以后,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,至7~8个月时,头型变成“方颅”,头围也较正常增大。严重者,在手腕、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,称手、足镯。
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,形成“鸡胸样”畸形;1岁后,开始站立或行走后由于双下肢负重,可出现“O”形腿或X型腿。
营养性佝偻病有如此多的危害,那么如何预防呢?刘影医师介绍,预防营养性佝偻病将会出现两个重要的元素, 一个是维生素D,另外一个为钙剂 。
小编提示:
一般情况下,人体暴露于日光下的手臂和面部的皮肤光照10 min, 所合成的vitamin D3 足够维持机体需要。晒太阳或“日光浴”可防止维生素D缺乏,促进体内钙、磷的吸收和代谢。但预防佝偻病,仅晒太阳还不够….